家长必看!五一假期近视防控门诊开诊了,就诊安排早知道!
孩子近视增长快?

视物模糊、用眼疲劳?
这个“五一”假期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增近视防控门诊
为您提供个性化近视管理方案! 

专家建议:

- 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尤其是学龄儿童。 

- 如果孩子有近视倾向或已确诊近视,尽早到近视防控门诊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

近视防控门诊时间: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备注:今年“五一”节假日每天上午均开诊)

地址: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四楼眼科

图片
图片
图片





近视防控门诊适用人群:

01


儿童和青少年

   - 视力下降或已确诊近视的儿童。 

   - 近视度数增长过快的儿童(每年增长超过50度)。

02


有近视高危因素的人群:

   - 父母或近亲属有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 

   -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学习、使用电子产品)。 

   -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的儿童。   

03


视力异常或眼部不适的儿童:

   - 出现视力模糊、眯眼、眨眼频繁、眼疲劳等症状。 

   - 学校视力筛查结果异常。 

04


其他特殊人群: 

   - 早发性近视(6岁前出现近视)。 

   - 伴有斜视、弱视或其他眼部问题的近视儿童。

图片





近视防控门诊功能:

01


✅ 精准验光配镜:精准的验光提高孩子更好的矫正视力。   

02


 斜弱视诊疗:提供个性化训练方案,帮助孩子恢复双眼视功能,提升视觉质量。

03


 ✅ 角膜塑形镜验配:夜间佩戴,白天清晰,有效延缓近视发展,适合青少年群体。

04


✅ 全方位视光检查:从屈光筛查到用眼指导,科学防控近视发展。




图片

科普时间


家长们常从医生口中听到:孩子是假性近视,有望恢复,无需佩戴眼镜。那么,假性近视究竟是什么呢?

图片

假性近视,亦称为调节性近视或功能性近视,是由睫状肌持续收缩、过度调节引起的眼球近视状态。经过适当的放松、休息或散瞳处理后,视力可以恢复正常,属于一种可逆的近视状态

假性近视的成因有哪些


      

具体而言,儿童长时间用眼过度、过度受光刺激(如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的用眼习惯、眼部调节功能不完善以及营养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假性近视的产生。另外,尽管遗传因素在真性近视中较为明显,但在假性近视中也不容忽视,它可能影响个体对近距离用眼的适应性和调节力。

01

假性近视的分类

根据使用睫状肌散瞳剂后的屈光状态,假性近视可分为以下:

1. 假性近视:因过度调节出现近视症状,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眼球恢复至正视或远视状态。

2. 混合性近视:即真性近视附有假性成分,本身近视的人,由于调节力过强,近视度数增加,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近视度数明显降低,但依旧保持近视状态。

02

如何辨别假性近视?

常用的方法包括

1.散瞳验光法:通过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放松睫状肌后进行验光。若散瞳后视力无变化,则视为真性近视;若视力提高,则可能是假性近视。

2.云雾法:让患者双眼同时佩戴+3.0D球面镜,观察远物3分钟后,取下一侧镜片,检测裸眼视力。若视力提升,则考虑为假性近视;若视力无改变,则为真性近视。

3.动态检影法:在暗室中,利用检影镜和试镜架观察患者眼球的屈光状态。

03

假性近视的治疗与预防?

图片


治疗假性近视原则主要是适当休息、改正不良用眼习惯、缓解睫状肌疲劳。具体措施包括:

1.眼部放松训练:进行眼部放松练习,如远近交替观看、眼球按摩等,帮助调节肌肉放松。

2.定期休息:长时间用眼后应适当休息,遵循“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远眺20秒,缓解眼部疲劳。

3.调整用眼习惯:保持良好用眼姿势,确保充足照明,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能使用散瞳剂等药物来放松眼部调节肌肉。

预防假性近视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

正确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维持在30~35厘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环境下阅读、写作或使用电子设备。

充足睡眠:确保每天8~10小时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户外活动:每天至少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运动等,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

合理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有益于眼部健康。

综上所述,假性近视是一种可逆转的近视状态,通过有效预防和控制,可以减缓其发生和发展。建议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陈   锋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眼   科  


0798—8560600
院长信箱:jdzsyyy@126.com
景德镇市珠山区中华北路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