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素骤降至危值,1600ml大出血!妇科、麻醉科精准守护宫外孕患者生命线

“医生,我只是肚子疼……”2025年9月7日,20岁的李女士(化名)因突发剧烈腹痛被送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此时的她已脸色苍白、浑身湿冷,体内正在大量出血,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宫外孕破裂导致她濒临休克,命悬一线。 这场抢救胜利,是神经内科的迅速判断、妇科的果断决策、输血科的鼎力支援,更离不开麻醉团队全程的精密守护。

      多学科救援第一时间启动。神经内科、妇科医生火速到场,凭借专业敏锐,在复杂病情中(患者有癫痫病史且近期未规范治疗)快速排除了神经系统急症,果断将诊断方向指向妇科急腹症,为后续抢救扫清障碍、锁定目标,立即确诊“宫外孕破裂大出血”,妇科团队果断决定手术,仅20分钟就完成术前准备,将患者送入手术室。

wechat_2025-09-22_171013_014.png

 麻醉团队面临巨大挑战。主麻医生文婷与副麻医生吴经纬立即实施全身麻醉并进行气管插管。术前血气分析报告显示,此时患者血液携氧能力几近丧失,红细胞压积低于10%,组织严重缺氧,同时存在严重的酸中毒和二氧化碳蓄积,提示内环境彻底崩溃,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14:08,手术开始。患者已呈休克状态:心率130次/分,血压骤降。麻醉团队临危受命,成为生命中枢的“精准调控师”。就在麻醉药起效的瞬间,患者的血压突然掉到了极低的水平,情况万分危急。——但团队早有预案,迅速应用升压药和精准输液,很快稳住生命体征。随后,立即完善动脉穿刺置管,实现了血压的实时监测。通过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准确发现了体内环境紊乱的问题,并一一进行了精准纠正。

      腹腔镜探查发现,盆腹腔内有大量积血和血块,总量约1600ml(成年人血量一般在4000~5000ml)——相当于近三瓶矿泉水的血量!妇科团队发现患者右侧输卵管一处明显肿胀破口,正在持续出血,立即进行了止血和病灶清除。麻醉团队同步启动自体血回输,将收集的血液回收净化后回输患者体内,有效缓解了血源紧张。止血后,又精准判断需补充异体血,及时协调输血科调配红细胞和血浆,完美维持了血循环平衡,患者红细胞压积含量上升至19%,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

历经三小时手术,患者生命体征持续平稳,红细胞压积含量恢复至27%,最终安全苏醒,安返病房。后续恢复良好,9月11日平安出院。

     主麻文婷、副麻吴经纬、复苏石磊以及洗手护士邱镘钰、巡回护士刘雅婷等医护人员从术前风险评估、到术中危机的精准处理、再到内环境的精细调节,无疑是贯穿全程的“隐形守护者”和“生命中枢的稳定器”,彰显了市一院在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方面强大的多学科协作(MDT)能力和高超的医疗水平。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简介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是临床二级学科和一级临床科室,业务范围从临床麻醉扩大到急救复苏、疼痛治疗、重症抢救治疗、重症监护等领域。每年手术近2万台,三四级手术占34%。

       近年来,市一院麻醉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麻醉科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麻醉科现有医务人员21名,其中医师15名,护士6名。医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有7人,中级职称的有7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手术大楼内设施齐全,用有12间手术室,麻醉机17台,无创多参数循环监护仪18台(含呼未二氧化碳监测14台)微量泵输注器16台并率先开展了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自体血机两台,彩超机1台。

      科室多年来分批选派医师前往上海长海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南昌大学一附院,南昌大学二附院进修学习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麻醉技术,并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心脏手术的麻醉、全麻下肺癌根治术,常规开展全麻下腔镜下胆囊摘除、阑尾疝气、结肠癌等腔镜下手术麻醉,创新开展了彩超下深静脉置管术,神经组滞术。除完成各手术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外,还开展了苏醒室、术后镇痛、无痛人流、无痛ERCP、无痛纤支镜、无痛分娩及无痛内窥镜检查等。

      着眼于“打造区域中心医院,铸就一流品牌地位”的医院愿景,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出色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舒适、高效的服务流程,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文   婷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宣传科





0798—8560600
院长信箱:jdzsyyy@126.com
景德镇市珠山区中华北路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