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服务

在医院里,病理科不像外科手术室那样引人注目,也不像急诊室那样充满紧张和喧闹,甚至很多患者都不了解病理医生。但不可否认,病理科在医疗体系里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病理医生就像是“医学侦探”,他们通过显微镜下的切片,帮医生们找到疾病的“真凶”,给患者一个准确的诊断。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是治疗疾病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张伟基就是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医生,虽很少直接面对患者,但他始终用自己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默默地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他深知病理诊断的重要性,每一次诊断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在日常工作中,张伟基不仅以高超的专业技术赢得同行的赞誉,更以高尚的医德医风树立了榜样。他从不收受患者家属的红包,始终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严谨求实,谨慎诊断
他始终坚守“患者至上”的理念,将每一例病理诊断都视为对患者生命尊严的守护。在他看来,病理报告不仅仅是一份纸张,更是患者命运的转折点。因此,他对待每一张切片都细致入微,一丝不苟。
2025 年 5 月,有个患者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被诊断为“胃癌”,心里特别害怕,带着切片来找张伟基会诊。面对这样的病例,张伟基同志更是谨慎小心,因为一旦诊断失误,患者将面临不必要的手术和身心的巨大创伤。肿瘤类型纷繁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结果,所以诊断结果不能出现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差错。
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态度,张伟基反复观察、分析切片,同时联合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专家进行了会诊,最终做出了与其他三家医院不一样的诊断——“未见典型癌组织”。这一诊断,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担当。他顶住压力和挑战,建议患者复查胃镜。后续三次胃镜活检结果均证实了他的判断——并非癌症,而是良性溃疡。这一诊断,不仅挽救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更避免了患者因误诊而遭受不必要的手术痛苦。
患者感激涕零,专程为这位素未谋面、却挽救其于过度治疗之中的“幕后英雄”送来锦旗。这面珍贵的锦旗,不仅是对张伟基同志个人技术的最高褒奖,更是对病理工作者巨大临床价值的生动诠释。
正因为他始终将诊断质量视为生命线,全力提升诊断水平与规范化程度,近年来,市一院病理科在细胞学诊断(如妇科防癌筛查、甲状腺细针穿刺)和组织病理诊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无私奉献 全情投入
病理科医生常年紧缺,面对巨大的诊断工作量和时效性要求,张伟基同志作为科室负责人和中共党员,始终身先士卒,将个人时间和家庭生活置之度外。困难时期,科室仅剩 3 名医生,报告及时率骤降。报告出得慢了,不仅让患者都很着急,也影响了临床的工作质量。
面对这场“缺兵少将”的硬仗,张伟基同志没有退缩,他挺身而出,带头牺牲周末和节假日,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在他的感召下,科室职工深受鼓舞,自愿加入加班行列。经过数月的连续奋战,他们最终将报告及时率稳定在 96% 以上,确保了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转。
他常说:“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执着和对患者的负责,让他在病理诊断的道路上,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张伟基不仅在工作中展现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更在医德医风方面树立了榜样。有一次,一位患者的家属为了感谢他的准确诊断,悄悄将一个装有现金的红包塞到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张伟基发现后,立即联系患者家属,严肃地拒绝了这份“心意”。他诚恳地对患者家属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红包我不能收。我们医生的职责就是为患者服务,只要患者健康,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患者家属被他的真诚和正直所打动,更加敬佩他的医德。
张伟基的故事,是无数默默奉献在医疗战线上的病理工作者的缩影。他们虽不常出现在聚光灯下,却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平凡的岗位上,张伟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们如同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用严谨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为每一个患者带来希望与安宁。
校 对 丨刘谨萱
一 审丨余 航
二 审丨徐婷玉
三 审丨胡 妮
文章来源: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