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天地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推进护理服务延伸 践行人文关怀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6-20    点击量:145

自《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 - 2027 年)》全面实施以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以"人文护理暖人心,优质服务树标杆"为指引,立足患者需求,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护理服务全过程。各临床科室积极响应,结合专科特色创新实践,创新推出特色鲜明的人文关怀服务。从生理照护到心理支持,从服务流程优化到细节关怀升级,以多元实践将人文理念融入专科护理全流程,切实满足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全方位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让人文关怀在临床一线绽放出温暖而独特的光芒。

儿科

     为强化医学人文关怀、促进医患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而提升民众就医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儿科护理团队秉持从细节彰显品质,感动源于用心的核心理念,积极开展以暖阳呵护成长、微笑与爱童行为主题的人文关怀活动。

打造童趣读书角
      为了让患儿在住院期间也能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感受阅读的乐趣,科室精心打造了儿童读书角。这里陈列着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丰富书籍,从色彩斑斓的绘本到充满奇幻冒险的故事书,一应俱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沉浸阅读、深入思考、愉快交流,体验到与常规住院环境截然不同的惬意感受,同时也为整个病区营造出了浓厚的书香氛围。读书角的设立,不仅拓宽了患儿的阅读视野,更为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基础。

 

勇气赞赞贴纸
      对于住院的患儿来说,积极配合治疗往往是一项挑战。科室护士们别出心裁地引入了奖励贴纸机制,用小小的勇气赞赞贴纸作为无声却有力的鼓励。当孩子们勇敢地面对检查、打针等治疗环节时,就能获得一枚贴纸。这一举措让治疗过程不再冰冷可怕,而是充满了温馨与希望,不仅有效缓解了患儿的恐惧心理,也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构筑童话卡通世界
      患儿住院时,常常会对医院这个陌生环境以及可能带来疼痛的检查治疗感到恐惧,心理压力巨大且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科室护理团队对打针室和病房进行了精心装扮。他们张贴了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墙纸,将打针台上的床单枕套都换成了可爱的卡通款式,把原本单调的医疗空间打造成了温馨的童话世界。同时,护士们主动与患儿亲切沟通交流,极大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有效缓解了患儿的心理压力。 

音乐疗法助力康复
      早产儿由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常面临发育迟缓、免疫系统薄弱、呼吸困难等诸多健康难题。而音乐疗法凭借其独特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以及和谐的音符组合,能对早产儿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它可以起到镇静舒缓、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能量消耗以及促进体重增长等多重功效。早在2019年,科室就以音乐疗法为科研方向申请市级课题立项,并于2021年成功结题,目前该疗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造福了众多早产儿。

 

贴心备用奶粉服务
      新生儿入院有时较为突然,若在凌晨时分入院,家属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准备好所有入院物品,其中宝宝必不可少的奶粉更是容易被遗漏。考虑到这一情况,科室特意为宝宝们准备了备用奶粉。当家属暂时无法及时购买奶粉时,宝宝也能按时喝奶,待家属买来奶粉后再及时补充替换。这项贴心的特色服务,为那些因宝宝无法及时喝奶而焦虑的家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减轻了他们对于宝宝入院的心理负担。 

魔力套圈圈活动
      为了拉近医患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就医氛围,科室每月都会举办一次套圈活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可由父母代劳参与套圈。活动现场准备了琳琅满目的玩偶、盲盒等作为奖品,即便是没有套到娃娃的宝贝,也能收获一份小礼物,不会空手而归。孩子们在活动中欢声笑语不断,仿佛置身于游乐场,充分感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 

      优质护理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前行的起点,没有停歇的终点。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个微小的关爱之举都能温暖患儿的心灵,每一个简单的点赞鼓励都能增强患儿的信心。从主动热情的服务出发,依托专业精湛的护理技术,以患儿的满意作为最终目标。科室护理团队将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用坚定的信念和温暖的双手,一路守护患儿健康成长。

肿瘤内科

      鲜花给予温情,期望寄予力量,肿瘤科展开床旁鲜花一朵朵,校区生命的礼物等一系列有爱的人文关怀活动,不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也在教室里播下爱护生命的种子。

      病房里,大家精心准备了一束束鲜花,送给长期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当鲜花送到他们手中时,眼中闪烁着泪光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与病魔抗争,我们医护同在,一位家属边擦眼泪边说谢谢,你们辛苦了,我们住在这里很久了,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关心,真是太感动了。大家自制心愿瓶,鼓励患者和家属写下心愿,放入瓶中。有的患者写下希望能早日康复,有的则是想再看一次春天的花开等等。最后将心愿瓶悬挂于心愿树上,小小的心愿瓶寄托着他们对生命的希望。

      同时科室护理人员还将人文关怀的触角伸向校园,开展生命教育进校园科普活动,同时现场教学心肺复苏技巧,细致讲解每个动作要领,手把手指导师生们实践操作,同学们踊跃参与,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急救技能,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在肿瘤护理的战场上,大家不仅是医嘱执行者,更是生命温度的守护者,从病房的贴心关爱到校园的知识传递,大家将破瘤前行,尊重生命,守护生命!

ICU

      ICU这个与生死赛跑的特殊战场,人文关怀是医疗技术之外的核心价值,它要求医护工作者在救治患者生命疾病的同时,关注其心理、社会及精神层面的需求,通过共情、尊重和个性化照护,让患者在冰冷的仪器声中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科室一角,温暖人心

      为了维护尊严,减轻恐惧及孤独感,建立信任,缓解焦虑与无力感,科室特意设立了鼓励墙,让焦急在外等待的家属看到一丝曙光。这面墙的本质,是在医疗技术的极限之外,为家属开辟一条情感生存通道,当医学无法承诺结果时,至少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痛苦被看见,你的爱有意义,你并不孤单

 

传递温暖,守护希望-----ICU“沟通扇里的无声关爱

      ICU,插管患者的沉默,不应成为爱与关怀的阻隔。科室精心设计了心灵沟通扇,用最温柔的符号语言,架起患者、家属及医护之间的桥梁。

扇上藏温情,无言亦有声

      轻轻展开沟通扇,患者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便能通过扇面上的疼痛”“口渴”“想见家人等关键词,让我们读懂他们的需求。每一处细节,都是对患者尊重的守护————不让沉默成为无助的代名词。

探视时分,爱与陪伴同在

      当家属走进病房,沟通扇化作情感翻译机,帮助他们与插管的亲人对话,让简单的我在这里”“别怕成为最有力的安慰。我们陪伴家属一起,用扇面上的话语和手势,抚平患者的焦虑,让每一次探视都成为心灵的治愈时刻。

放下忧愁,拥抱希望

      在冰冷的仪器声中,沟通扇传递的是温度;在无法言语的困境里,它承载的是理解。我们相信,即使语音暂时缺席,爱与关怀也未离开,因为每一份需求都值得被看见,每一颗心都应当被温暖。 

延续的温度:ICU特设生命续航随访计划

      当监护仪的滴答声渐远,当呼吸机的轰鸣不再,我们的关爱仍在延续。对于转入普通病房的ICU患者,护士长亲自携康复贺卡随访,让重症监护室的温度穿透病房的隔墙,持续守护康复之路。

护士长亲访:专业关怀的温柔延续

      “您勇敢地闯过了最难的关卡!护士长亲自来到床前,将精心设计的早日康复祝福贺卡交到患者手中。这份来自ICU团队的特别问候,让患者感受到跨越科室的持续关怀。从命悬一线到平稳康复,我们珍视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这不仅是张贺卡,更是ICU全体同仁的承诺:您的康复路上,我们始终在场。 

      ICU这个见证生命脆弱时刻的地方,护士的一个眼神、一次握手的温度,都可能成为患者黑暗中的光。人文关怀不是护理工作的附加项,而是高质量重症照护的基石---因为救治目标不仅是存活,更是有尊严的生存!

骨科

     为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425日,骨科护理团队对在院患者和家属开展护骨逐光,与您共赴健康关怀讲堂活动。

      讲堂上,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临床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深入剖析了各类骨科疾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对骨科疾病有了更加全面、深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骨科健康知识,讲堂特别设置了互动有奖问答环节。患者和家属们纷纷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骨科问题,护士们则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有的患者担心自己骨折后的康复效果,护士便详细讲解了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有的家属关心老年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护士则给出了科学的饮食建议和锻炼方法。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仅拉近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大家对骨科健康的信心。

      除了专业的讲解和答疑,关怀讲堂还特别注重情感的传递和关怀的给予。在讲堂的尾声,医护人员们为患者和家属们送上了精美的骨科健康手册和礼物。手册中不仅包含了骨科健康知识,还有医护人员们亲手绘制的康复指南。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患者和家属们感受到了来自骨科护理团队的温暖和关怀。

      通过举办关怀讲堂,不仅提高了大家对骨科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增强了骨科护理团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来自科室护理团队的贴心人文关怀和专业服务。未来,科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将定期开展类似的科普宣传活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

感染科

      “消除艾滋病歧视,让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照亮。在艾滋病防治的征程中,医学手段是抵御病毒的铠甲,而人文关怀则是融化偏见的暖阳。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以专业为基石、以人文关怀为纽带,在抗病毒治疗与患者照护的双重战场上,构筑起一道充满尊重与希望的生命防线为艾滋病患者打造了一个尊重、包容的医疗港湾

一、全维度健康管理:从身到心的立体守护

      科室医护人员深知患者的无助与恐惧,以专业知识为基石,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从用药、饮食、生活防护干预到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助力他们重获生命的希望与信心。举措如下:

     1. “的用药导航——服药信息卡保驾护航,制定个性化用药指导,患者的用药名称、剂量、不良反应及咨询电话一目了然。 

      2. “的饮食指南——从餐桌开始,饮食助力抗艾。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饮食指导,通过加强营养,提升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

     3. “的安全结界——从日常到心灵,从专业知识到人文关怀,医护人员用专业的健康宣教筑起患者的安全结界,为患者提供生活防护避坑手册。

     4. 心灵破冰,与共存第一步——“你不是异类,请不要自我否定,要允许焦虑恐惧的释放,不必强迫自己坚强。医护人员铿锵有力的语言仿佛是患者心灵的急救箱,抚平患者的悲伤,教会患者亲密关系的建立,如何与亲友坦诚相待,寻找新的生命支点。

 

 二、全周期监测:用科学结界守护生育光,织就病毒阻断的生命防护网

     科室以专业为舟、以大爱为帆,为怀揣生育梦想的艾滋病育龄期女性编织羽翼,开辟全周期免费健康护航通道,让母爱的重量成为冲破藩篱的力量。

     1.“的防护网——以病毒载量检测为精准标尺,以用药方案为科学画笔,为孕育梦想勾勒安全底色。通过全周期动态监测与个性化方案优化,将母婴传播风险编织成细密滤网,让每一份对新生命的期待,都能在医学护航下,绽放为零界点下的温柔奇迹。

     2.“的生命续航力——以抗病毒治疗为「生命续航力」,为产后母婴筑起持续防护的时光堡垒,从第一声啼哭到每一次成长刻度,健康随访如细密的金线,将医学关怀缝入日常。

三、人文云守护:以温度破解服药密码,让每片药剂都折射生命的星光

      针对服药依从性难题,科室用电话提醒+人文微光编织双重守护,医护团队成为暖心的心灵信使,或是在晨光里发来带笑脸的服药提醒,或是在暮色中拨通倾听烦恼的电话,用一句句今天也很棒的鼓励,轻轻拂去患者心底的顾虑。在这里,每一次服药都成为充满力量的约定,让坚守治疗的旅程,始终有温暖相伴、微光引路。

     1. “的记忆守护者——医护人员化身记忆守护者,不仅在诊间耐心叮嘱服药细节,更主动建立专属关怀档案:每逢服药时间临近,患者总会收到医护人员发来的暖心提醒短信,或是接到一通带着家乡口音的电话:「张姐,今天的药记得按时吃呀,您上次说的头晕情况我们记录了,复诊时再详细看看……」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牵挂,如春日细雨般浸润着患者的心,让按时服药不再是孤独的坚持,而是有人惦记的温暖约定。

      2. “的健康坐标点——的健康坐标点为圆心,构建全天咨询通道。感染科医护团队如精密导航仪,实时捕获患者用药疑问——无论是剂量困惑,还是服药反应的细微担忧,均能快速转化为精准解答,让每一个治疗疑问都成为校准健康轨迹的定位点,为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全程标注专业在线、疑虑清零的安心坐标。

      3. “的全流程守护线——科室构建全流程监测守护网,从体检周期标注到治疗效果追踪形成闭环管理,医护人员如精密的健康钟表匠,提前在病程日历上标注关键监测节点,临近日期自动触发温情闹钟跟进提醒。通过动态捕捉每阶段检测数据,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时光刻度般精准的支撑,让患者从确诊到康复的每一步,都走在被专业与温度双重丈量的健康轨道上。

 

      科室用专业丈量治疗精度,以掌心温度融化偏见——的标签在温柔照护中褪色,让每个生命都能被阳光暖暖包裹,重拾拥抱健康与世界的勇气。

眼科

       在眼科护理中,技术精准与人文温度缺一不可。当患者因视力障碍陷入不安时,护理人员的耐心的解释、暖心的问候,都可能成为照进混沌视界的曙光。提升人文关怀,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读懂患者的焦虑与期待,让每一次诊疗都成为传递希望的纽带。

日间病房暖,动画宣教牢

      眼科患者大多手术都属日间手术,科室从人文关怀着手,设立日间病房及日间手术等候室,方便手术患者休息。室内通过电视屏幕循环播放手术的注意事项、老年人预防跌倒、起床三部曲等知识,将术前准备到术后复查都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等待的时间不再难熬,同时可让患者熟悉注意要点。等候室还放置了投影射灯,字里行间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温暖。 

眼睛健康小课堂,视频科普更贴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朋友对眼病知识不了解,容易焦虑或忽视护理。为了让患者更轻松掌握护眼知识,科室推出科普短视频让患者快速看懂常见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视频里还会手把手教患者正确滴眼药水、做眼保健操,就像身边有位贴心的眼科护士随时解答疑问。语言通俗、画面生动,扫码就能反复观看。希望通过这种温暖的方式,既传递知识,也传递关怀,希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少些迷茫,多些安心。健康用眼,从了解开始。


暖心标语传真情,医护关怀增勇气

      在患者入住病房的第一刻,就能看到床头摆放的祝你早日康复小标语。这句简单的问候,凝聚着医护团队对每位患者的真诚关怀。大家深知疾病对于患者带来的不安,这些暖心的细节是希望患者在治疗期间感受到温暖。从定制标语到每日查房时的问候,点滴关怀汇聚成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 

暖心设计让护理更贴心

      眼科住院患者常常面临眼药水多、摆放乱的问题。护士们巧用调料杯和磁吸贴片,将眼药水分别放入透明杯,通过磁吸装置整齐吸附在床头。这种眼药水收纳神器既方便患者快捷取用,又能避免拿错或漏用,还让病房更整洁美观。磁吸装置可重复使用,既环保又节省医疗成本,体现了护理团队对患者需求的细心关怀,让治疗过程更温暖。

      护理人文关怀的深化,彰显了医疗服务从技术到温度的全面升级。未来,科室将以更细腻的沟通、更温暖的陪伴,在专业照护中注入情感,让每位患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用专业与爱心构筑医患信任的桥梁,让关怀成为治愈的力量,共同谱写优质护理服务的新篇章。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病房内,每一次的呼吸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的铃声都回响着生命的呐喊,每一次病床前的叮嘱都体现了科室的人文关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仅关注疾病的护理,更注重患者的声音,从专业出发,结合病区实际情况,持续优化服务流程,让护理更有温度。

知识小天地

      知识小天地占地虽小,但内容应有尽有,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简洁易懂的文字,形象的展示了有效咳嗽、正确留取痰标本、纤维支气管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科室特色治疗的宣教。小天地的策划在加强了对住院患者健康指导的同时,还可以让许许多多的出院患者通过对它的拍照、记录等方式自行在家里对自身疾病进行监测和护理。方便了患者把护理带回家,如此,患者在家也能得到专业的护理!

 

科普小视频

      为了提高广大患者对雾化吸入药物的精准使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衣天使们化身演员,利用抖音平台生动形象的展示各类雾化吸入剂的使用。与此同时,还在剪辑好的视频里详细注解的不同雾化剂的药物作用及其保存的注意事项。雾化吸入剂的使用改善了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及住院率。该视频一推出就备受广大患者的关注,视频点击量日益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居家管理

      科室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针对出院患者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进行饮食及用药指导;针对有需要的患者,还会为其进行一对一的上门延伸服务,指导患者关于居家氧疗和呼吸功能锻炼等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开展慢阻肺专科门诊

      每周三,专科护士在诊室面对面为慢阻肺患者答疑解惑,针对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常见的问题,例如吸入剂的使用、家庭氧疗注意事项等相关专业知识。

 

      从资源扩容到精细护理,从分级诊疗到健康宣教,呼吸内科的便利化改革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救治效率,更让患者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温暖。未来,随着医疗体系的持续优化,科室将在保障公众呼吸健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妇产科

      在妇产科,大家见证生命的诞生,也深知孕育的艰辛与妇科疾病康复的不易。为更好地践行护理人文关怀,科室特别推出益气补血中药热饮暖心服务,以传统中医智慧为纽带,药香暖心,关怀入心,为患者及家属送去一份温暖身心的呵护。  

      补在需要时:产后气血亏虚、术后体弱,一杯定制中药茶饮,温和调理,助力康复。 

     暖在细节里:寒冬或疲惫时,温暖的杯盏是无声的安慰,缓解家属照护的辛劳。 

     爱在共享中:医患同饮,拉近距离,让关怀从"治疗"延伸到"疗心" 

      我们的用心:药材精选配伍,由中医科指导,确保安全有效;免费提供,随时取用,门诊、病房皆可感受这份心意。 

      没想到住院还能喝到这么贴心的益气补血茶,护士们连我手脚冰凉都惦记着。"——李女士(产后妈妈)  

      "陪护熬夜时喝一杯,整个人都暖了,感觉医院像家一样。"——张阿姨(患者家属)  

 

      护理人文,不止于技术,我们相信,医疗的温度藏在细节里:一句叮嘱,一次握手、一杯热饮…… 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温柔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