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张有才(化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身体里埋有一颗巨大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炸”开,将会瞬间危及他的性命。9月18日晚,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左侧髂总动脉瘤切除术、腹总动脉和左侧髂外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为张有才成功“拆弹”——髂总动脉瘤。据悉,此手术在市一院尚属首例,它的成功表明市一医院在复杂大血管疾病,特别是大动脉瘤的手术、介入治疗方面已达到省内高水平。
此次3小时的“生死营救”的过程整合了该院各科室诊疗技术优势,强强联合、发挥优势互补,为患者设计最佳诊疗方案,形成一体化的诊治模式,多学科探讨,使患者获得更科学、更全面、更优化的诊疗方案。彰显了市一院医护团队扎实的抢救技术和多科室紧密协作的作战能力。
腹部巨型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命悬一线
由于张有才送到医院之后,血压已下降63mmHg,且在医生询问病史时突然晕厥。紧急之际,市一院急诊室医护人员马上进行补液抢救,同时采取CT血管造影检查(CTA)。结果显示张有才左侧髂总动脉有个大概12公分的动脉瘤并伴破裂出血,后腹膜大量血肿、腹腔出血。危急时刻,市一医院开启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抢救,迅速组织急诊科、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进行紧急会诊。
患者与家属
输血、补液、建立3路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在术前的慎密准备中,张有才的血压突然由原来的63mmHg迅速下降至30mmHg,命悬一线。紧要关头,血管外科医护人立即进行了血压监控,极力将血压控制在80mmHg左右。由于患者血型为万能0型血,资源较为紧张,因此医院输血科一边第一时间向全市各大医院调集所有0型血,麻醉科一边合理、安全的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
随后,在手术中发现患者左侧髂总动脉瘤有两个明显的破口,且向后腹膜大量的积血。对此,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利用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娴熟的外科手术技术,阻断肾动脉开口下腹主动脉、左右髂外、左右髂内动脉,减少动脉瘤活动性出血,解剖出左侧髂总动脉瘤,行左侧髂总动脉瘤切除术、腹主动脉和左侧髂外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在血管外科、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成功“拆弹”,将张有才从“鬼门关”前拽了回来。手术圆满成功,手术结束,张有才被转入ICU继续监护治疗,目前已康复正准备出院。
病死率高达90%,这颗“不定时炸弹”太危险
动脉瘤是什么?动脉瘤是潜伏在血管里的“不定时炸弹”,因为它常常趁人没有防备时突然“爆炸”并迅速置人于死地。动脉瘤不是肿瘤,而是血管异常膨大或扩张,是一种极度危险的血管疾病。其中髂总动脉瘤的破裂率较高,如果破裂时不及时抢救,病患者会在数分钟内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必须及时治疗。
据市一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负责人张善忠介绍,破裂性腹主动脉瘤风险高,病死率高达90%。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有腹主动脉瘤,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达5.9%。“髂总动脉瘤一般髂动脉直径不超过1公分,但患者张有才的瘤体直径有12公分,属于巨大动脉瘤。”张善忠表示,由于发病比较隐匿,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动脉瘤破裂或者接近破裂,出现腹痛症状才急诊入院,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因此,张善忠提醒广大市民,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腹主动脉、髂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最有效手段。
虽然患者的生命保住了,但是术后的护理仍不能掉以轻心。因此胃肠外科副护士长余丽表示,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心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预防肺部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出院之后,患者则需要卧床休息,注意饮食清淡。
患者送锦旗表感谢,医生有担当获信任
家属送感谢信
“现在我丈夫的病情恢复的很好,不仅能吃点流食,还能下地走路了,要不是市一院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采访当日(10月14日),患者张有才的家属们捧着写有“医术精湛 德艺双馨”“医德高尚 仁心仁术”字样的锦旗走进了市一院胃肠血管外科,向全体精心治疗的医护人员表达谢意。
这一面面锦旗的背后,闪耀着市一院胃肠血管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呵护患者健康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同时也承载着患者的信任与感恩情怀,今后,胃肠血管外科团队乘势而上、奋发图强,紧跟专业发展新趋势,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让专业更精更细,让科室更特更强,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献力。
专家简介
张善忠,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血管外科负责人。擅长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擅长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和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任: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江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委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结直肠病学分会常委,中华结直肠MDT联盟分盟常委,江西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委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