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引进全市首台创伤及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12月24日,赣东北地区首例骨科机器人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成功开展,效果显著;12月30日,该院第二例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再次成功开展,手术仅耗时90分钟。手术主刀医师、骨二科负责人袁志峰指出,对于景德镇地区来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台手术,人类利用智能设备实现精准定位、自我修正、实时监控,与机器人“并肩”完成手术,把对患者的伤害和影响减到很小,放在十年前,他可能想都不敢想有这样一天。
赣东北地区首例骨科机器人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成功开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市卫健委着力构造“大卫生、大健康”的格局下,市一院乘势而上,借助省级院士工作站、海归医协帮扶单位等优势医疗资源,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外知名医院,大力引进设备和技术,先后建成了“国标版胸痛中心”“全国卒中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全市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等医疗基地,为医院“十四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过程中,“科研”如同一个强劲的“助燃剂”,被注入到全院发展中,科研创新也逐渐成为医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市一院以患者需求为目标,紧盯高精尖医疗前沿技术,力求把的医疗技术引进到景德镇地区,助力本地学科建设智慧发展、再上台阶,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解决瓷都百姓外出求医奔波之苦。
新理念扎根
培育学科高起点创新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理念的更新。天玑®骨科机器人是当前国内获得CFDA认证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实时追踪可达到亚毫米级精度,外科医生甚至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目前国内已有远程操作的先例。机器人引进之前,袁志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修学习。
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再次成功开展
这种革新式的理念和技术并不是一朝一夕自我修炼、闭门造车而来,而是学者们在各种临床实践中总结而来,他们承认并且相信,这种理念和技术将成为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近两年,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医学理念的中青年医师团队,市一院想方设法选派大批中青年骨干医师外出学习,投入百万元并为他们提供学习期间的经济、物质方面的支持,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条件。目前,该院妇产科、肿瘤内科、耳鼻喉科已与上海瑞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关系,除各科之间单线联系,还利用互联网建立检查结果、CT读片和疑难病例会诊的新兴医疗合作平台。
一体化读片室
近年来,得益于医学理念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该院不少学科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7年该院心内科创建国标版胸痛中心,2019年再次创建“全国心脏康复中心”,这意味着该科初步构建了从抢救、康复、随访、长期管理、后期康复的完整链条,实现了从救治到预防的延伸、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这是瞄准了当前‘大卫生、大健康’发展趋势,各学科持续发展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建立疾病从防、治、救、康链条化模式,这样才能推动学科向更完善、更精准方向迈进。”心内科主任刘志辉这几年与北京阜外医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新技术引进
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2020下半年,市一院肿瘤内科、内分泌科先后独立自主开展了针对甲状腺、肺部微小结节或肿瘤的微创微波消融术,免去了患者开刀手术的风险。有位68岁原本打算前往外地治疗的肺癌患者,意外得知市一院可以不开刀进行治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本地治疗,接受了在该院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这项对医生手术技巧越来越高的微创治疗术早已是市一院外科手术的常规手段。目前,该院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基本实现了全腔镜化。从早腔镜辅助的小切口逐渐发展到四孔、三孔、两孔甚至单孔腔镜手术,现在“孔”越来越少,创伤越来越小,术后疼痛越来越轻,患者受益越来越大。这完全得益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超声科连续开展全市首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全市首例超声造影诊断新技术(简称超声造影)项目。
此外,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该院还引进了国内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技术、体外循环灌注技术、脑血管疾病基因筛查与精准治疗等一批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医院患者的留治率。值得一提的是,一项新技术的成功引进和开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消耗三到五年的时间,同时还要求检验影像等医技科室整体能力的提升。
年底,好消息接踵而来。市一院神经内科蝉联“四星卒中中心”荣誉、超声科先后独立开展全市首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超声造影诊断……医学无止境,任重而道远。2021年来临之际,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在市卫健委和院党委的领导下,以此为新起点,紧紧围绕“运营管理、智慧发展”的主题,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全力打造赣东北地区的医疗中心,为构建“健康景德镇”、建设“国家试验区”而贡献力量!